摘要:卢强,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毕业,师从民居研究泰斗单德启教授,半生都在和各朝古建,历史打交道。从事研究几十年来,他跑遍了全国各地,看遍了各地的古建,也心疼了几十年,年久失修,推倒盖楼,油漆刷新,每看到古建被糟蹋,他总会破口大骂,“每次看到那些混蛋糟蹋古建,我就心痛!”

2004年,卢强听到德懋堂要拆迁的消息,
他顿时急得跳脚,德懋堂是李鸿章少时寄读的私塾,
典型徽派大宅,中堂大人曾手书匾额:德懋堂,
“德”即品德、道德,“懋(mao)”取徽商崇德之意。

想到这么珍贵的古建马上就要被拆,
卢强瞬间就不淡定了,一下狠心,
决定,把德懋堂整个搬走!
"既然不能阻止你们祸害,那我就自己保护!"

要搬走,那总要有个放下的地方,
德懋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,
自古,白墙灰瓦与江山湖岳就是绝配,
于是卢强来到了黄山。

但寻找并不是一帆风顺,
翻过了莲花峰,找遍了光明顶,
数十天的时间,他的足迹踏遍了黄山的72峰,
但迟迟无法做下决定。
卢强记得,导师说过,
“最好的建筑是从土里长出来的。”
这里的每一处峰峦都有绝美的景致,
但他感觉,把德懋堂放这,总是缺点什么。
直到他走到丰乐湖畔。

丰乐湖藏匿于黄山山脉东部的尽头,
12.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群山和蔚蓝交相辉映,
站在这,卢强想到了一个词,
“宿命”
德懋堂,就应该生在这里。

选址定下后,
他立马请来了老师和清华大学的同学们,
堪称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建筑团队。
为了让德懋堂在丰乐湖重获新生,
一群人仔细研究搬迁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
敲定落地修缮后的每一个项目。

就这样,整整10年过去,
德懋堂终于在丰乐湖畔,静静的驻下。

在满山的青翠和四望无际的蔚蓝中,
一片白墙灰瓦被紧密的包裹,
一切都好似浑然天成。

搬运时,卢强请来了徽派最好的工匠们,
对老砖、老瓦、物件全部进行编号,
材料整体搬到丰乐湖后,再一砖一瓦的复建。
动图

墙砖使用的是徽州古老的云纹砖,
独特的工艺,至今无法用机器复刻,
修缮时,卢强找遍了徽州的工匠才寻得几名老匠人,
一炉一炉,全部人工烧制。
走入其中,古朴清砺的德懋堂缓缓呈现,
一切就如百年前的模样。
动图

而站在门前,丰乐湖的浩瀚扑面而来,
周遭一片湖光山色引映入眼帘,
卢强瞬间就痴了,转头看看古朴的德懋堂,
生起了如此美景,可惜没有人可以分享的遗憾。

“保护古建,不是把古建藏起来“
老师的这句话适时点醒了他。
于是,卢强以德懋堂为名,
承包下了整个丰乐湖景区的开发与运营,
免费向所有人开放。

而在视野最好的湖心岛上,德懋堂旁,
他融合徽派建筑风格,仔细打磨了十八间屋子,
命名为:“十八学士”

从德懋堂出发,穿过幽深的竹林栈道,
聆听身旁的植物发出阵阵摩挲,
细嗅林间植物萌芽的气息,
不多时,"十八学士"就跃入眼底。
动图

素雅白净的墙壁,透明的观景电梯,
就如同它的名字一般,
关键字: